阳痿治疗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河北曾绝迹的中国对虾一打700斤
TUhjnbcbe - 2020/8/11 10:02:00

河北:曾绝迹的中国对虾一打700斤_水产品专题_产业经济


1 2


  下一页


  金秋十月,河北沧州人款待宾朋,不仅有又甜又脆的金丝小枣、*骅冬枣、远销海外皮薄汁丰的泊头鸭梨,而且特色水产品更是不可或缺的“沧州美味”


十一*金周,狮城百姓在旅游休闲的同时,享受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狮城的很多家庭主妇们也精心烹饪搭配着节日的餐桌。味道鲜美的中国对虾、外壳通红的清蒸梭子蟹、红烧的梭鱼……无不让人垂涎欲滴。


而中国国际武术节的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相聚狮城,在欣赏沧州武术魅力的同时,品尝一下渤海湾的特产也是不可或缺的。


2002年,河北省一家水产研究所前来我市进行中国对虾的调研活动。实验拖从*骅港抛了下去,然后一直拖到了六七十里外的歧口。实验拖一拉上来,大家都傻了眼——里面只有几条可怜的小鱼,而渤海湾着名的中国对虾竟然一只都没有!


今年9月1日,渤海湾已经正式开渔。“一只中等的捕虾船一下去,能捞上来一拃来长的中国对虾足足有700多斤!”沧州市农牧局渔*站站长刘国忠兴奋地说。


沧州市农牧局水产科科长李金鹏介绍,这几年,我市实施了伏季禁渔的同时,重点开展了水产品养殖,国家和地方还连续出资实施了人工增殖放流行动,一系列措施使我市渔业有了喜人的变化。


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市水产品总量仅为11.97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8.27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万吨,淡水产品2.7万吨。海淡水养殖面积14592公顷。到了2009年,水产品总产量已达到12.08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为7.88万吨,比2005年下降3900吨,其主要原因是渤海渔业资源逐年衰退,我市从2005开始组织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引导他们从事水产苗种生产、海水养殖或海洋运输业;海水养殖产量1.23万吨,淡水产品产量2.97万吨。养殖面积也增加到14972公顷。,养殖户也由5年前的300多户,发展到710多户。养殖品种也从中国对虾、梭子蟹、梭鱼、罗非鱼,以及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和鲫鱼。现在,沿海引进了中国对虾*海二号、半滑舌鳎、牙鲆、大菱鲆;内陆引进了白斑狗鱼、*金鲫、杂交草鱼、吉富罗非鱼等品种,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也丰富了百姓的餐桌。


  盐碱地成“聚宝盆” 年收入可达1.5亿元


“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盐嘎巴。”320万亩盐碱地曾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的“包袱”。可现如今,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了“聚宝盆”。


“俺原来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盐碱地里一年年的也种不出嘛来。”海兴县张会亭乡前寨村的郭瑞成说,那时候,人们的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的。郭瑞成看到村上有很多闲置的水塘,就想着是不是能养点鱼虾来贴补家用。郭瑞成成了村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是他却没能品尝到甜头儿。苦咸水里养殖鱼虾可不是个简单活儿,鱼虾的成活率低、长得慢,管理技术跟不上,品种也比较单一。一年下来,60亩水塘的养殖产量寥寥无几。


李金鹏告诉,郭瑞成得益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驯水师”的相助。从1999年起,这些研究员们就在渤海之滨的盐碱地里尝试“种”鱼虾。他们首先打破了业内“盐碱水与咸水一样,都有稳定化学构成”的认识误区,并根据当地盐碱水特性,调制出多种配方的水质改良剂,与生物、物理等治理技术有机结合,让恶习难改的盐碱滩渐渐“从良”。同时,他们先后筛选近20种优良海水养殖品种,移植到不同类型的盐碱水体中,至今已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罗非鱼、梭鱼、西伯利亚鲟、三疣梭子蟹等海产品适应了这里的盐碱水土。


郭瑞成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自己的养鱼塘、养虾塘就有200多亩,另外还和别人一起承包了不少鱼虾塘。现在,养殖的不仅有常见的淡水鱼,还有梭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光是对虾的亩产量就能达到六七百斤呢。”


通过试验示范带动,我市盐碱荒地渔业开发面积已经达到了4000公顷。在海兴、*骅、南大港、任丘、献县等县市出现了连村、连片的养殖群体,养殖品种由几年前的对虾、家鱼发展到现在的鱼虾混养、虾蟹混养等多品种、多模式养殖格局,年收入可达1.5亿元。


1 2


  下一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曾绝迹的中国对虾一打7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