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海马
刺海马:体长15~20cm。头部及体上环节间的棘细而尖。
大海马:体长20~30cm。黑褐色。
三斑海马:体侧背部第1、4、7节的短棘基部各有1黑斑。
小海马(海蛆):体型小,长7~10cm。黑褐色。节纹及短棘均较细小
中药海马除去灰屑。用时捣碎或碾粉。
甘,温。
归肝、肾经。
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用于阳痿,遗尿,肾虚作喘,症瘕积聚,跌扑损伤;外治痈肿疔疮。
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中药海马《中药大辞典》:海马
补肾壮阳,调气活血。治阳痿,遗尿,虚喘,难产,症积,疔疮肿毒。
①《本草拾遗》:主妇人难产。
②《本草图经》:妇人将产,烧末饮服。《异鱼图》云,主难产及血气痛。
③《品汇精要》:谓气和血。
④《纲目》:暖水藏,壮阳道,消瘕块,治疔疮肿毒。
⑤《本经逢原》:阳虚多用之,可代蛤蚧。
⑥《海南介语》:主夜遗。
⑦《药材学》:温通任脉,用于喘息及久喘。
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0.3~1钱。外用:研末撒。
孕妇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中药海马《中华本草》:海马
海马:用水刷净,切块或打碎。酒炙海马:净海马用黄酒湿润,微火烘烤至酥松而呈黄色即成。
味甘;咸;性温
肝;肾经
补肾壮阳;散结消肿。主肾虚阳痿;宫冷不孕遗尿;虚喘;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内服:煎汤,3-9g;研末,1-1.5g。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孕妇及阴虚阳亢者禁服
中药海马的功效与作用其他相关书籍记载:海马
1.《纲目》:海马,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故难产及阳虚多用之,如蛤阶、郎君子之功也。
2.《本草新编》:海马,亦虾属也,入肾经命门,专善兴阳,功不亚于海狗,更善堕胎,故能催生也。海马功用不亚腽肭脐,乃尚服腕脐不尚海马,此世人之大惑也。谁知海马不论雌雄,皆能勃兴阳道,若赐腕脐,必须用雄者始效,贵价而买,仍是赝物,何若用海马之适用哉。
3.《本草拾遗》:主妇人难产。
4.《本草图经》:妇人将产,烧末被服。《异鱼图》云,主难产及血气痛。
5.《品汇精要》:调气和血。
6.《纲目》:暖水藏,壮阳道,消瘕块,治疔疮肿毒。
7.《本经逢原》:阳虚多用之,可代蛤阶。
8.《海南介语》:主夜遗。
9.《药材学》:温通任脉,用于喘息及久喘。
中药海马的功效与作用《本草纲目》海马
「释名」水马。
「气味」甘、温、平、无毒。
「主治」
1、多年症块。用海马一对,木香一支,大黄(炒)、白牵牛(炒)各二两,巴豆四十粒,另取青皮二两,经童便浸软后,包巴豆再放童便中浸泡七天,取出,用麸烽成黄色,去豆不用,只用青皮,同上开各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临卧时服,以煎开过几次又放温了的水送下。此方称“海马汤”。
2、疔疮、恶疮。用海马(炙黄)一对,穿山甲(黄土炒)、朱砂、水银各一钱,雄黄三钱,友脑、麝香各少许,共研为末。每以少许点疮上,一日一次,毒自拔出。此方名“海马拔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