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药,但是很多人却又不了解药。药其实是自然界中植物、动物、金石或其他形势的存在,是人为的因素将它们聚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固定形态的物质,用来治以人们患发的各种病症。
药物其实未经人们采取、提炼之前它是一种自然的存在,那么经过提炼过后它的纯度更高,效果更好。当然针对不同的病症用药量的大小、多少酒很至关重要了。
中国传统的中药讲的是标本兼治,是从人们的生理机能辅以奇经八脉、五脏六腑的均衡来根治。着眼在病因,现在的西医讲的只除症状完全与我们传统中医背道而驰。最后伤害的是患者及患者家庭,最后可能落得个人财两空。
如果用中医中药是行之有效的,那就坚持用中医中药。西医的有些好的方面可以借鉴,药不要多要用到位。对现在的医生要求很高,现在的医生大多数是西医出生。完全用西医那套根本不管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是可取的。
中医用药一定是按图索骥根据症状找出病因,按道理来讲人们生病了必然是身体某系系统或者部位失调了。放在以前有些轻症是自己经过调理就能康复的,或者改变生活、作息习惯,或者根本的改变还是在于患者的心态问题。
心理问题引起的疾病会很多,我们都知道的是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些话。
人的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五脏六腑,器官随着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中医讲究的是平衡,五千年来中医经过不断研究和实践,得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一结论。,太多与不及都会出现问题怒伤肝,经常发怒会影响肝脏所以心情舒畅就会使你的肝脏功能旺盛,眼睛明亮,排毒顺畅,关节灵活,相反,肝脏不好,就容易发火或者生闷气喜伤心,经常很兴奋的话会使心脏受不了,生活中要保持宁静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喜,过悲,凡事心境宽容一些看开一点,就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当有些负面情绪出现时,就会在我们体内产生毒素,从而影响我们的五脏六腑。
那么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来给大家解答一下。
一、喜伤心
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伤心病。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身体疲劳。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但欢喜过度,则损伤心气,如人们常说的“乐极生悲”就是这个意思,在《淮南子;原道训》中也有“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从而出现失眠、健忘、心悸等,特别是一些心脏不好的人,过度兴奋就会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喜乐应适度,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过度就会伤身。
二、怒伤肝
中医讲,肝气宜条达舒畅,肝柔则血和,肝郁则气逆。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肝失条达,肝气就会横逆。有些人发怒后,常感到胁痛或两肋下发闷而不舒服就是这个原因,中医称其为“肝气横逆,克犯脾土”。经常发怒的人也易患上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三国演义》中周瑜就是因生气吐血而亡。
三、思伤脾
思考就是集中精力考虑问题。如果思虑过度,精神受到一定影响,思维也就更加紊乱了。中医认为“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症状,与脾有一定的关系。
四、忧伤肺
忧伤是与肺有密切相连的情志,人在忧伤时,可伤及到肺,出现气短、干咳、咯血、音哑等。悲是忧伤的进一步发展,悲是由于哀伤而产生的一种情态,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忧与悲损都会伤及到肺,所以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的说法。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就是大悲伤肺的最好的证明。
五、恐伤肾
恐怕是因精神过度紧张而造成的胆怯。惊是突然遇到事情的变故,导致精神上的紧张。如突临危难,突然打雷等,都可发生惊吓。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聋、头眩、阳痿,甚至可致人死地,如老百姓常说的“吓死人”、“吓得屁滚尿流”。那惊恐与肾又有什么关系呢?肾藏精,主生殖系统,即为生命的发动机,古代医家称肾为“先天之本”。突受惊吓而当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的人,大都因心气逆乱,心血受损,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的缘故。因此,治恐当补肾,治惊应安神。
古人有五行之说,五脏与五行也是相对应的:金为肺、木为肝、水为肾、火为心、土为脾。五脏的职能虽然各有不同,但彼此协调、相互关联,共同为人体服务。也正因为如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一脏的损耗或是病变或多或少都会在其他脏器上表现出来。例如脾脏的运化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就很容易导致病毒入侵体内,同时由于运化缓慢受阻,五脏六腑很难获取到养分,也会导致其他器官的损耗和病变。
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的气血。愤怒让气往上走,喜悦让气运行顺畅,多思让气卡顿,忧伤让气耗散,恐惧让气往下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气郁结,并保持其顺畅地运行,所以首先调理脾胃,并保持良好的心情,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
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正常的精神活动,对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但异常的精神活动,就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失衡,从而引发疾病。因此,要想拥有一个好身体,就要善于情志调摄。
贴心提示: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要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这样你就会不吃药,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