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守伊、南顿太守桓石度等率领全军将士,趁夜在准河与淝水之间的石桥偷袭前秦这支先头部队,大破王鉴、张蚝军。前秦军退电到准河北岸、寿阳西北的慎城(旧址在今安微颖上县江口镇汤圩村)。击退了前秦援军,桓温开始加快攻城步伐。正月十七日,攻陷寿阳,生摘袁瑾、朱辅等人,并将袁氏宗族数十人全部送往建康,斩于建康集市。攻下寿阳后,桓温下令,将袁氏收养的数百“乞活军”全部活埋,将他们的妻子赏给有功将士。这些“乞活军”均为敢死能战之,可惜没有死于北伐的前线,而成为桓温与东晋朝廷内争的牺牲品。
司马奕皇帝之位被废
攻克寿阳后,桓温问参军郡超(字景兴):“此次寿阳大捷,能雪枋头大败之耻否?”郡超回答:“还不足以让有识之士满意。”郡超是桓温肚中蝈虫一样的心腹,当然知道主公言外之意。之前,二人夜中密谈。郡超说:“明公当天下重任,今以六十之年,败于枋头,未建不世之勋。如果您不能行大事,不足以震慑四海民心。"”“我又能怎么办呢?”桓温明知故。如果明公不行伊尹、霍光之事(意为废旧帝立新帝),就不能够树立权威温本来就有废立之心,郗超此言正合他意。于是,一场废黜司马奕、另立司马昱的阴谋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司马奕剧照司马奕(字延龄)真是倒霉他即位后,一直礼敬桓温,行政大权也多在会稽王司马昱等重臣手里,无甚过错。要说有错,也就错在他坐在别人也梦以求的这个皇帝位置上。司马奕恭谨无过,桓温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废黜他。也不知什么人给他出了个馊主意:报称司马奕一直是阳痿,没性功能,诬蔑他任藩王时与内宠相龙、计好、朱灵宝三人同性恋,司马奕与嫔妃所生的三个儿子是他那三个相好的种,并声称司马奕欲立这几个“杂种”为皇嗣,倾移司马帝基。
上表的同时,桓温、郡超派人在民间散布此消息。一时间,健康的街头巷尾都在传当今皇上有疾,不能生孩子,现在内田美人和孟美人(美人是嫔妃的一种称号)却生了三个男孩,这是皇上藏在宫内的几个俊美少年和她们生的。因此,人们议论着,如果立了皇太子,大晋江山就不是司马家的了!言指名道姓,故事惟妙惟肖,特别说到第一个皇子是皇帝左右一个叫相龙的人同宫内嫔侍所生,因而流传了这样一首童:“凤生一(指得一皇子),天下莫不喜。本言是指司马氏之子,定当成龙子(指实为相龙之子)。”
诏言如同长了翅膀,通过各种渠道飞快地传到州郡,不论官府还是民间,茶余饭后都把它作为有趣的话题,愈传愈真切。这个老实本分的皇帝,无不良嗜好,无不端劣迹,执政上虽无多大建树,但人品却较高尚,朝廷上下,本无闲话,现在社会谈论这些宫同秘事,谁能搞清是真是假?
▲桓温剧照年(简文帝威安元年)农历十ー月九日,桓温从广陵回姑孰,途经建康。他拿出为民请命的姿态,要诸太后废掉司马突,另立时为丞相的会稽王司马为皇帝。桓温还代太后起草了一个废立的诏令,请内侍送进宫中。司马丕和司马奕毕竟称崇德太后为婶母,如今,让太后(褚蒜子)的堂叔公司马继位,这将置太后于何地呢?她能爽快地同意吗?假如她不同意,桓温将置于一个十分尬的境地;没有太后的懿,如果强行废除皇帝,整个行动就如同逆;而如果此事半途而废的话,桓温无论如何也难以继续在司马奕手下为官。因此,此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时年四十八岁的崇德皇太后褚蒜子,经历了人生太多的风风雨雨,可以说她目睹了桓温一步一步的羽翼丰满,进而开始逼宫:康帝死后,作为皇后,她抱着两岁的儿子晋穆帝司马继位;年历七月初三,称雄西藩的庾氏家族最后一位族长庾翼去世后,是她同意了何充的建议,让桓温接任荆州刺史;然而,她的儿子在十九岁时因病去世了,她只好让侄儿司马丕(晋康帝哥哥成帝的儿子)继位;司马不在位三年多即死去,她又让司马不的弟弟司马奕即位。如今自己酸的苦酒还得自己喝。
当奏表送入宫中时,蒜子正在佛堂内烧香念经。内侍呈上大司马下“急奏”。褚蒜子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她从佛堂内走出,倚着佛堂门随便看了几行,说:“我本来就怀疑这件事。”遂命人拿来笔,在奏表上写道:“未亡人(蒜子自称)遭遇到这种不幸,想想活着的和已去世的,心如刀割一般。”意即同意废立之举。这个目光短浅的女人,怎么就看不出废此立彼是对东晋司马政权的动摇,怎么就在淫威面前轻易丧失自己贵为皇太后的权威呢?如果她大义凛然、严厉拒绝、以死相搏,也许桓温只能放弃;她一旦默许,司马家就会有人命赴黄泉,争权夺利的悲剧定会再次重演。褚蒜子既不是一个好太后,也算不上一个好女人。
▲褚蒜子剧照废立皇帝是天大的事情,桓温权力再大,也要走太后这道“程序”。送呈诏书之后,桓温怕太后有异议不同意,紧张得浑身发抖,以至于汗流不止,惊恐之色显现在脸上。得知太后已签字批准,他不禁大喜。十ー月十五日,桓温集百官于朝堂,宣示太后的废立之诏。在晋代,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百官震惊,桓温本人也仓皇失措。废立大典究竟如何举办,没有人知道。
倒是尚书左仆射王彪之知其事不可逆转,便建议按照《汉书》中霍光废昌邑王立汉宣帝之法,现取《汉书现“取经”:宣太后诏令,废司马奕为东海王,一年后又将司马奕由东海王降为海西公。会稽王司马昱继承皇统,是为简文帝。司马奕早就知道这一天终将到来。过去,他曾召术土慮谦占ト。卦成之后,谦回答:“晋室有磐石之固,陛下有出官之象。”现今,占ト之语成箴。
废帝司马奕退位。他身着单衣,步下西堂,乘犊车出神兽门。群臣拜辞,莫不唏嘘。可见,司马奕这位皇帝人缘还不错。司马奕被废后的第四天,桓温下令将司马奕的田美人、孟美人所生的三位无辜的皇子用马缰绳勒死。司马奕很快被送到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严加看管。年年底,有人诈称有太后密诏,奉迎司马奕起事还复位。司马起初有所动,幸亏一直跟随他的奶妈劝谏,他才没动。前来准备劫持司马奕当幌子起事的人很着急说:“大事将捷,怎能听信女人之言?”司马奕回答:“我获罪于此,幸蒙朝廷宽有,怎能妄动。假如太后有诏使我复位,应有官使前来,怎么只有你一人无凭无据来此,定是你们想作乱。”来人见事败露,急忙逃走。
▲司马承剧照从那以后,司马奕更是深虑横祸,终日借酒消愁。有官人为自己生下孩子,他便派人淹死,以求保全余年。由此,这位废帝又活了十五年才病死,时年四十五岁。不做,二不休。桓温废掉司马奕之后,首先拿司马氏皇族开刀,铲除新皇帝可能会培植起来的羽翼。东晋司马氏皇族历经数次政治斗争,已经十分弱小了。在此,不妨回顾下,到司马昱即位之时,司马氏皇族究竟还有几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东晋初期,渡江的司马氏皇族有十二人。他们分别是琅琊王司马西阳王司马、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祐、彭城王司马雄、高密王司马纮、梁王司马翘、河间王司马钦、谯王司马承、章武王司马滔、通古侯司马勋和司马流。
司马家族的命运
先说司马奕之外的其他几支的命运。西阳王司马兼、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祐同属一支,其后人因参与苏峻之乱被逼退出政治舞台。彭城王司马雄、高密王司马纮系兄弟。司马雄在苏峻之乱中投奔叛军,后被杀。司马纮患有精神病,行为失常,被晋成帝免官禁起来。司马纮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司马玄,在数年前因为藏匿了五户人家,被桓温弹劾,打入大牢;另一个是司马俊,也只是任一个散骑常侍的闲职。因而,这一支对桓温构不成任何威胁。
梁王司马翘死后无子。皇室念其可怜,将其堂侄司马缝过继给他做儿子。河间王司马饮为晋元帝司马所封,东晋时期其后嗣官位不显。谁王司马承在王敦之乱中被杀。其子司马无忌长期在桓温手下做长沙相,并随同桓温一起伐蜀,年死去,有子司马恬爵。章武王司马本来过继给新蔡王,南渡后因与新蔡王妃关系不好而入继本宗。司马酒死后,其子司马休死于苏峻之乱,其爵位传给了旁支。新蔡王如今是司马爵,位居散骑侍郎。通吉侯司马勋和司马流早因叛乱被杀。再看晋元帝司马睿这一支。
▲司马睿剧照司马睿共有六子,长子晋明帝司马绍这一支如今只剩下被废的海西公一人。次子司马年十八而卒,有子司马安国早天。三子东海王司马冲年三十ー岁而死,亦无子。郑夫人所生的五子琅哪王司马焕早天,其同母弟司马昱(六子)为琅琊王;年,司马昱改为会稽王;康帝继位,以成帝之子哀帝为琅王;哀帝即位,以弟弟海西公为琅王;海西公继位,又以司马昱摄行琅琊王;如今司马继位。至此,司马的儿子中除了时年五十二岁的简文帝之外,尚有他的异母哥哥(王才人所生)、时年五十六岁的武陵王司马(四子)。
司马邵(字道叔),穆帝时期被封为镇军大将军、太宰。他无学术,但善武,与弟弟司马昱相得益彰。长期以来,司马艰难地维护着东晋帝室仅存的一点尊严,深为桓温所忌惮。司马睿还有三个儿子,长子司马综、次子司马缝(过继给梁王)、三子司马遵。桓温要想进一步削弱司马氏皇室,扫清自己前进中的障,首当其冲的就是司马遵,而其他宗室则对桓温毫无威胁,不足为虑。其次,桓温还要考虑被废的司马奕的亲信、戚属等,防备废帝势力死灰复燃。司马奕的成属主要是庾氏家族。桓温意欲打击的对象就集中为庾冰的后辈了。
庾冰共有七个儿子:庾希、庾袭、庾友、庾蕴、庾情、庾、庾柔。司马的妻子庾道怜是庾冰的女儿。虽然庾道怜在司马奕即位不久就去世了,但庾希兄弟毕竟是司马奕的内兄弟。其实,桓温早就开始对庾氏家族下手了。五年前,他借口高平等地陷落而罢免了庾希徐州、州刺史的职务。虽然如此,庾氏家族的力量仍不可小觑。如今,庾蕴为广州刺史,庾倩为太宰司马的长史,庾邈曾为司马的参军,庾柔是散骑常侍,尤其是庾倩最有才能和器量,为桓温所忌惮。另外,桓温还想到了股浩的儿子股涓。股浩去世后,桓温派人去吊,股不答礼,事后也不去桓温那里拜谢,态度十分冷淡。如今,股与武陵王司马晞交往甚密。
▲庾冰剧照不难看出,东晋朝中已形成了一股以太宰、武陵王司马为核心的反对桓温的势力。桓温心手辣,不留后患,上书简文帝称:“武陵王没有大臣风度,藏匿亡命之徒,世子司马综狂暴成性。过去袁真寿阳版乱,就和他父子俩有牵连,都应罢官。”简文帝知道桓温说一不二,只得下诏免去武陵王司马父子的官职,保留图位。
火星逆行太微星座
桓温还不满意,诬称新蔡王司马晃曾和武陵王父子及著作郎涓等人谋反。于是,这些人都被抓起来。桓温欲置武陵王于死地,简文帝于心不忍。桓温上表说:“陛下应从皇室之长远打算,割弃私情,如除掉武陵王父子,就无后顺之忧矣!”简文帝回答:“这种事根本不忍说它,更何况言过其实乎?”桓温再上表,坚持要杀武陵王,简文帝答道:“如果大晋皇朝命运告终,我就让贤吧!”桓温不得已,这才作罢,但坚持废武陵王父子为平民,将他们迁至新安(位于钱塘江上游)。其他被告一律诛族。
庾柔和庾也被牵连在内,面临被灭族的危险。庾蕴是广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后,在广州服毒酒自杀;庾希和庾一起逃到海陵荒野藏身避难。庾友与桓温的三弟桓豁是儿女亲家,庾友的儿子庾叔宣娶了桓豁的女儿桓女幼。《世说新语》对此有生动的描述:当家门将要大祸临头时,桓女幼赤着脚请求见桓温。卫土不让她进门,她厉声喝道:“你是何小人!我伯父的家门竟敢不让我进来!”说着,桓女幼就冲了进去,对着桓温号啕大哭道:“庾友的脚才三寸那么长,走路都要靠别人扶,他能做强盗吗?”桓温瞧瞧侄女这狼狈相,不禁释然而笑,于是免了友一家。
▲庾蕴画像不久,庾希、庾在海滨聚集了一些部属,抢了一批渔船,在夜里悄悄驶到京口,打进城去,守域官吏四散逃跑。庾希把监狱里几百个囚犯放出来,发给刀枪,又在城内外招兵买马。他们假说有海西公的密诏,要扑灭逆贼桓温,但毕竟势单力薄,不长时间即被镇压下去,庾希等都被俘遭杀害。庾亮、庾冰曾先后在朝执政,庾翼也曾叱咤风云,经过这次重大打击,显赫一时的庚家从此一不振。桓温一枕黄粱梦桓温废立杀人之举果然奏效,侍中谢安远远望见桓温,忙下跪行礼。桓温见大名此举非常吃惊,忙:“安石,卿有何事,竟然如此?谢安答:“未有君拜于前,臣揖于后。”可见,连谢安当时都把桓温当皇帝来拜了(谢安对桓温下拜,亦有规劝讽喻之意)。
谢安的表现并没有让桓温感到心悦,反使他隐隐约约地感到背后有无数双怀有敌意的眼晴在窥视自己。他意识到不能在朝廷树敌太多,那些个大族也不能得罪太深,若不尽快收敛,自己日夜所盼的大事也许根本就不能实现。于是桓温实行大,下令允许天下百姓大肆吃喝五天,将在位的官员全部晋升两级,给孝顺、忠贞、孤寡之人每人大米五。接着,在桓温的授意下,朝廷又赏赐给桓温军队的三万名士兵每人一匹布、一斛米。特意给世子桓熙布三万匹、米六万斛,并封桓熙弟弟桓济为给事中。
大放之后,司马昱下诏任命桓温为丞相,大司马如故,让其留在京师辅政。但是,桓温坚决推辞,请求离开建康,回原地驻扎。虽然桓温离开了建康,但建康城内的司马昱并不轻松。还是在海西公被废之前,善观天象的人说,火星进入太微星座,朝中有大事要发生,果然个月后海西公就被废。谁知这一年(年,即简文帝安元年)的十二月二十七日,火星再次逆行进入太微星座,一直到第二年的三月还没有退去,司马昱内心十分忧惧。
结语
《世说新语》记载:当时桓温的亲信郗超作为中书侍郎,正在中书省值班。简文帝将他召入,想探听一下消息,对郗超说:“上天赋予之命运是长是短,当然不是我所能考虑的。只是近日还会不会发生废立之事呢?”超回答:“大司马正着力内振朝纲,外御强敌,肯定没有废立打算、臣以全家老小性命为陛下担保。”听了郗超的话,司马昱似乎感到超可以被感化、他随口吟咏了两句别人的诗“志士痛朝(指朝廷)危,忠臣哀主辱”、声音悲怆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