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书和远方投稿鲁迅与他的草木世界
TUhjnbcbe - 2024/5/11 17:07:00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pf.39.net/bdfyy/
孙郁先生曾在《鲁迅的暗功夫》中提到:“鲁迅是人们最熟悉的名字,又是最陌生的人。”诚然,大部分人都对或多或少阅读过鲁迅的作品。然而,鲁迅在文学创作之外,翻译过多国作品,藏书存有多册,在很多领域都属于真正的专业学者,幽深隐秘的知识谱系是他成为“最陌生的人”的原因之一。对此,薛林荣先生所著的《鲁迅草木谱》从微观研究入手,以草木为谱,用十万字勾勒了各个时期的鲁迅与草木之间的联系。这对今天希望理解、熟悉鲁迅的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补充,丰富了读懂鲁迅作品的方式。为什么在鲁迅的笔下,普通的百草园充满了童趣?一是如陈漱渝先生评价所说,鲁迅是从儿童视角,发挥丰富想象力构筑的文章;二是《草木谱》里也提到,这篇散文是鲁迅年9月,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孤立海滨、与世隔绝时所作。看到此处,笔者忍不住揣测,鲁迅作品的“归乡”情节里,对故乡风物的记忆往往是美好的,所以结合当时的环境,对百草园的传神描述也是顺理当然。鲁迅的思想变化,往往可在其评价植物、风景的字句中窥见端倪。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儿童,成长里接触自然的时间似乎大大减少,不单是降低了理解、阅读作品的能力,也减少了亲近大自然、发展个性的机会。过重的学业和手机等对时间的占用,让童年变得更加同质化。如果一代人的童年记忆没有温度,过于雷同,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毕竟,人类的天赋有很多种,需要保护和引导,不该进行单一的选择限制,背离人的天性和教育本质。例如,年少时的鲁迅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玩耍和观察,进行了实践活动。看花木栽培的《花镜》《广群芳谱》《兰蕙同心录》等书,而且热心于收集和手绘画谱,抄书、种花,种的花草种类繁多,养成了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种之胜的观察领悟能力。爱好草木的乐趣伴随鲁迅一生,寄托植物以言志言情,贯穿了鲁迅作品的始终。在早期的《别诸弟》作品中,曾写下“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深有韵味的句子。客船前行,家乡远去,杨柳倒退,望过去竟像片片断肠之花,断肠花用以比作杨柳,顿生无限离愁。同样,鲁迅在《怀念藤野先生》中写道,“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作为语言造诣极深的大师,樱花的描写像电影里的长镜头,慢慢移动到后来的“大清留学生”、水户、仙台,充满了文字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而且,鲁迅在年回国时,还漂洋过海携带了一株“水野栀子”。在文章《秋夜》里,曾写道“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中国武侠小说里,常以“折枝成剑,飞花伤人”来形容高手。当时,长年坚持写日记的鲁迅,虽然自嘲“又好在我这日记,将来绝不会有气象学家拿去做参考资料的”,但仍然长期在日记里记录气象,日记行文也“折枝成剑”,字里行间的字句令人赏心悦目。如年10月27日日记,“夜微风,已而稍大,窗前枣叶簌簌乱落如雨”,用白描写法记录当时的景象,格外有意境。或许是因为绍兴会馆时期的鲁迅,还没有经历兄弟失和、当局通缉等情况,处于个人生活经历中“黄金十年”,所以落笔非常唯美。按照《草木谱》的统计,这种审美在后期是几乎看不见的。如年复仇故事《铸剑》,调子更偏向孤独的荒原感,“后面远处有银白的条纹,是月亮已从那边出现;前面却仅有两点磷火一般那黑色人的眼光”“杉树林的每一篇叶尖,都挂着露珠,其中隐藏着夜气”。文中提及的杉树品种,与《铸剑》发生地楚国相对应,同时也渲染了气氛,体现了深刻的先锋性价值,也反映了鲁迅内心激荡起伏的矛盾与忧愤。鲁迅也很重视自然保护这一概念,做了一些开创性工作。曾提及“林野”,当加以保护,禁绝剪伐,或者根据地势建成公园等很超前的自然保护构想。年与他人一起考察天坛及先农坛等。北京今天的近代公园,有鲁迅等前辈的功劳。对于生态保护,也曾写道“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同价”。可见,鲁迅在治水和造林上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和远方投稿鲁迅与他的草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