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愈先生简介
又名袁宗玉,现为北京城市学院书法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年生于山东平邑;
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年—年从事教育工作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攻读书法研究生,师从王元*教授;欧阳中石先生!
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工作,多年来求教于陈洪武先生。从艺做人,收获益丰。
臧美孚,男,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医院特聘专家。在多年的临床外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始在泌尿外科专业中尤其擅长肾上腺外科、肾癌治疗、肾移植及内镜手术异体肾移植手术上有突出成绩,手术成功率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对高血压醛固酮症各类型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丰富的手术经验。是泌尿生殖感染专科、前列腺专科、泌尿系统结石专科、性功能障碍专科、不孕不育专科等领域的权威专家。
臧美孚教授从事泌尿外科工作50余年,在泌尿外科界享有极高声誉。擅长腹腔镜微创技术、男性泌尿疾病诊治,已成功完成万例前列腺增生(肥大)美国等离子微创技术,对难治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泌尿疾病创立了速效体外3D导融技术,并开展了阳痿假体植入术,使阳痿治疗的有效率提高到98%。有三千例以上的经尿道前列腺微创手术经验,完成了数百例库兴氏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对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有丰富的手术经验。
在《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发表《米芾书法收藏的品味》《书风演变与时代兴衰》《书法的艺术身份》《兰亭论辩的再思考》等十几篇论文。
其创作《中共十八大报告》全文小楷被中央*校图书馆收藏,《孝经》大楷16条屏被齐鲁晚报书画院收藏,《心经》中楷4条屏被中国煤科工集团西安院收藏。
袁宗愈 又名袁宗玉,现为北京城市学院书法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年生于山东平邑,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年—年从事教育工作,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攻读书法研究生,师从王元*,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袁宗愈楷书初学颜欧,终取钟繇之高古朴拙,隶书由工整的一类入手,后多取法《张迁碑》、《石门颂》以及西汉诸刻石,行书遍学二王、颜李、苏*米等,又向吴昌硕、沙孟海等现代名家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发表论文十余篇。
但凡在艺术这条道路上有所追求并能取得一些成就的艺术家,必然会经历一番非同寻常的漫长历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条古训也确切地道出了青年书法家袁宗愈的刻苦求艺之路。
少年时的袁宗愈还不知书法为何物,只是每逢春节会站在桌边拉着红纸条看祖父、父亲写春联,看得久了,竟觉得自己不会写大字反倒成了没面子的事。于是他下定决心瞅准机会到镇子的书店里买了平生的第一支毛笔,回家在废纸上大显了一回身手,但终因不得其门而作罢。
高一时袁宗愈的笔迹潦草难认,为了高考又下决心练字,恰好“铁哥们儿”手头有一本字帖,便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描摹,以至于常常误了上课,遭到了老师的“酷刑”——打板子,不过这还是没能阻止住袁宗愈求书的欲望,以至于高考前夕,他的课桌上仍摆着颜体字帖呢!
凭着一股子疯狂热情,袁宗愈开始从牙缝里省钱买字帖了。那时在一个山区的小镇上,很难见到好的字帖,最早见到的那本柳体因其瘦没入他的法眼,后来一本颜体的简单分解字帖却让他一见倾心——那种肥厚的笔画深深吸引了他,这也决定了他此后近30年里雄强厚重的学书方向。字帖依然是难题,不过袁宗愈从上海书画出版社、省城书店、浙江的元畅艺苑邮购了大量字帖,他像一块干涸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取着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手好字也帮助袁宗愈考入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里的大量藏书,众多的书店,名家故居、文物店里的名家真迹,也为他练习书法提供了好的环境。大学毕业后袁宗愈回归故乡结婚生子,生活的琐碎并没能阻挡住袁宗愈学习的脚步,他曾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写字,也常在家里、办公室的水泥地板、墙壁上挥毫。年他终于在连考8年后进入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城市学院担任书法教师。
袁宗愈学习书法是从颜体入手的,后来兼练欧体,读研后又在钟繇小楷上下了较大的功夫。所以他的楷书大小皆善,并试着在这三个书体上作着兼容的努力。在袁宗愈看来:自钟王以来近两千年,以至于当代林散之、沙孟海,历代书法大家,对于楷书的训练必不可少。
于是年袁宗愈书写了《大楷孝经》六尺28屏,这一巨制曾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展出,并连同小楷《论语》长卷均由齐鲁美术馆收藏。十八大召开后,他用小楷书写的长近30米的长卷《十八大报告全文》,也由中央*校收藏。经过几年来的数十万字的小楷书写,袁宗愈下笔的熟练程度和力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以及质的飞跃。
袁宗愈另一个擅长的书体是行书,他的行书主要学习王羲之和宋代书法家米芾,并受到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魏启后的影响。而沙孟海浑厚雄强、磅礴大气的书风,以及对宋代书家的极好融合,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在书法之路上不断求索的袁宗愈。
为了丰富笔法,袁宗愈也在篆隶书上下了很大功夫,《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张迁碑》、《石门颂》,《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石鼓文》以及邓石如、吴昌硕的篆隶书都泛泛临过,也有不少收获,他的一些篆隶书作品厚重潇洒、自然别致,受到业界人士的认可。
最近,袁宗愈又在榜书上大下功夫,其榜书作品结体严谨,造型别致,重骨力、求变化,用笔沉稳雄健,给人以凝重、遒劲、坚毅、泼辣之感,有其鲜明独特的笔法和别开生面的风格,得到了多位书法家的高度评价。
袁宗愈的篆刻也值得一提。清代书印集于一身的名家不在少数,而袁宗愈刻印则是因当初求不到印而被迫下手,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20多年下来,刻出了几千方,直到今日,仍有不少书家弃置名家印作而选用他的印呢!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个道理用在书法上也是一样的。求学于中文系的袁宗愈自然深谙此道,于是他常常埋头于故纸堆中,不仅大量阅读了专业书籍,更用大量时间不停地阅读中外文史哲著作。参加工作后他仍然克服各种不利条件大量攻读古代名著,利用督促学生早读的时间背诵古代名著。与古人对话,成了日程的必修课,也极大地丰富了知识、提升了文化素养,这也为他书法的进步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爱书者往往都有异于常人的举动,袁宗愈也是如此:年的一次工作调动,袁宗愈得到了约为他两个月工资的公积金元,他爱书心切,瞒着妻子从出版社邮购了《朱光潜全集》、《宗白华全集》各一套,在当时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县城,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却仍省钱买书,也是十分少见的。爱买书、爱读书,也让袁宗愈爱写“书”,读研的最后一年,他发表论文十几篇,而在他的博客里,更有多年来的诗文数百首,读来让人感触颇深。
书法之于他,不是“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起跳板,而是一位可以梳理内心,交付自己的倾听者。而袁宗玉便是那位倾诉者,将种种呼之欲出的真诚情感和继承与弘扬书法艺术的重任,一一书写在宣纸之上。
袁宗玉的书法作品没有矫揉造作的媚态之骨,也没有追求当下浮夸的流行书风,而是在严谨的书写中洋溢着一种盎然的生机,这是对书法本质意义的理解和对艺术之美的追求,也是书法家本人淳厚质朴、不浮夸的表现。
袁宗玉这种规避了各种书法弊病的面貌与他的审美,以及对吴昌硕、沙孟海等人书法作品的理解与崇敬是分不开的。吴昌硕的行草书笔法是“如锥画沙”式的,笔力强,笔气厚,笔势壮,强悍朴野,奔放不拘,其中的“力”和“势”都深深吸引了袁宗玉。而沙孟海再次让行书展现气势磅礴、雄阔开张风貌的魄力、一反常人的单一用笔和以短锋笔,自然挥运,不惜破坏前人用笔之法而成就的苍茫厚重的面目更让袁宗玉大受影响。
袁宗玉的书法艺术继承了传统,继而在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他喜欢厚重雄强的作品风格,草书气粗势足,篆书质朴古雅,行书矫健流动,隶书工整秀逸。因其喜爱篆刻,所以他的篆书也写的很多。此期介绍的作品《论语》则是袁宗玉今年的楷体精品巨制。
他的楷书古拙趣味,得古人楷书章法,将钟繇楷体中的清和简远的气韵和萧远恬然的雅气,融合了唐楷平凝稳重、法度森严的风貌,在放松自然却不失结构的严谨书风中,形成了自己新的楷书风格。
目前在北京城市学院担任书法教学的袁宗玉,工作十分忙碌。但工作之余,他仍然每日不停思考,刻苦研习书法。他说:“写一幅字就像唱一首歌,在不断深入解析书法艺术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在疏朗、儒雅、静穆的情调中得到了一种修行,如此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
目前在北京城市学院担任书法教学的袁宗玉,工作十分忙碌。但工作之余,他仍然每日不停思考,刻苦研习书法。他说:“写一幅字就像唱一首歌,在不断深入解析书法艺术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在疏朗、儒雅、静穆的情调中得到了一种修行,如此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