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古代圣贤的养生之道懂得七损八益则身体强健
TUhjnbcbe - 2023/8/20 21:34:00

中国人自古就崇拜祖先,因为我们的祖先出现过很多杰出的人才,我们称之为圣贤。他们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演化,总结出一切事物遵循的规律,最终造福后世子孙。比如《系辞》就说:古代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古人将天地之理用来治疗和改善人的身体健康,就成为国人特有的养生学。《内经》说: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往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总是取法阴阳变化的规律,调和在修身养性的法术中,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不胡作乱为,所以能使形体和精神合而不离,而享尽他天赋的寿数,活多岁才去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作汤水喝,把乱为当作常则,乘着醉酒入房性交,用性欲来枯竭他的精血,用嗜好来散失他的真元之气,不知使精气保持充盈盛满,不善于摄养精神,致力于一时的身心快乐,违背了生命长久的养生之乐,行动起居没有节度,所以到50岁身体就败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肺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上古圣人教育他的臣民,总是这样对他们说:一年四时都有不正之气,都会乘虚侵入人体而导致疾患,所以四时都要予以防避。心安无虑,少私寡欲,则元气顺畅。精神安守于形体之内而不外驰,还怎么会得病呢?因此,心志安静就少有欲念,心情安定就无惊惧之情,形体劳作而不疲倦,气血顺畅,每次都能顺从他小小的欲望而满足他的心愿。因此,都能把粗淡的食物认为是美好的,把简朴服装认为是适宜的,把他们纯朴的风俗感到是快乐的,无论高原还是平川之民,衣食居处,都能各从其欲,前彼此不相羡慕,那里的人民因此日益诚朴。因此,嗜欲不能刺激他们的眼睛,淫欲邪念不能惑乱他们的心,愚者、智者、贤者、不贤者,对于各种人和物都无惧怕之心所以能跟天地之道相合。他们都能活多岁而活力不衰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得到全面的养生之道阿!

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愤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阳痿,气大衰,九窍大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岐伯说:忧愁思虑会伤心,感受重寒会伤肺,愤怒会伤肝。乘着洒醉性交,出了一身汗对着风就会伤牌,用力过度会伤骨,而肾主精、骨,如性交出汗,即行溶身,就会伤肾。

*帝说:(在房事交媾中)怎么调理血气和精气这两样东西呢?岐伯说,懂得以八益去七损的道理,那么,二者就可调理了,不懂得运用以八益去七损的方法,那么,就必然有早衰之症了。年岁40左右,是肾气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行动起居开始衰弱了;年50,身体滞重,视力听力就衰了;年60,生殖器疲软,精气大衰,九窍气血不通利,阳衰于下,阴实于上,涕泪易出不能摄制了。因此说:懂得七损八益之道,身体就强健。不知运用此道,身体就衰老,所以用于好欲,或生于同年,而身体却有壮老不同的表现。智者从同年或同欲中考察,分析其壮、老之异,而知损益之源;愚者只看到壮、老之异而不知损益之因,所以愚者气血不足,而智者气血有余。气血有余就耳聪日明,身体轻便强壮,年老的恢复到壮年,壮年的更加健康。因此圣人行修身养性之事,乐于恬静淡泊之举,顺心从欲,乐观快意于养生的处所,因,此寿命无穷,与天地同终,这就是圣人养生之效。

从这里所录《内经》三段文字,论述了房事损益,节制性欲和运用七损八益之法调理气血对于健康长寿的重要意义这一个问题。指出了“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的危害,提出了恬淡虚无、少私寡欲,节制性欲的养生方法,特别是关于以八益去七损调理气血的房中养生术于健康长寿之重要意义的论述,很有学术价值,它告诉人们,要把两性生活提高到科学的层次上,这是房中补益,而能延年益寿的最好方法。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圣贤的养生之道懂得七损八益则身体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