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奸臣终于熬死皇帝,刚准备篡位夺帝,一道
TUhjnbcbe - 2023/5/13 18:48:00
白癜风怎么样治疗 http://pf.39.net/bdfyy/zjdy/140329/4364585.html

“万里江山云莽荡,五更风雨剑悲鸣。桓温岂解知王猛,徐庶从来识孔明。”王冕这两句话,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在中国历史上,桓温并非第一流的人物,但“扪虱而谈”的王猛,无论在*治还是*事,却是顶尖的英杰。如果当初桓温幸得王猛之助,中国的历史不知会否改写?

王坦之直言谏帝

对于东晋王朝而言,桓温确实是奸臣,后世房玄龄在监修《晋书》时,特意将他与反贼王敦并列一传。而桓温在奸臣路上跨得最远的一步,就是太和六年(公元年)废黜司马奕,迎立简文帝司马昱。

平心而论,当了七年皇帝的司马奕谨小慎微,并无过错,无奈桓温此时都督中外诸*事,手握重兵,强制给司马奕安上一个“阳痿“的毛病,于是”被阳痿“的皇帝只好老实下台。

接任的简文帝司马昱已经52岁,而且疾病缠身。更加不幸的是,从他登基即帝位到死亡,中间仅仅只有八个月零六天。作为皇帝的司马昱在面对权臣桓温时,每次都泪流不止,而桓温也是战战兢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两人就这样相持了八个月,八个月后,司马昱已经病入膏肓,生怕自己死后,继任的皇帝遭遇不测,因此仿效刘备托孤,下旨给桓温说:“如果继任的皇帝可以辅佐则辅佐他,如果不能辅佐的话,你可以自行取代。“

此言相当于给桓温一个通行证,桓温得到这封诏书,则可以顺理成章地取代东晋建立新的王朝,然而这封诏书却被大中正王坦之截住。王坦之手持诏书,当着司马昱的面撕得粉碎。

司马昱看他如此反而劝慰说:“晋朝的天下不过是因为好运得到的,你又何必不甘心。”王坦之则怒道:“晋朝的天下是晋宣帝和晋元帝建立的,陛下怎么可以送给旁人。”司马昱无言以对,只得重新起草诏书,去掉托孤的内容,将其中的“摄*”改成“辅*”。一字之差,桓温再想篡夺帝位,就必须顶着歼贼的骂名。

桓温的个人评价

对桓温的评价,自古就颇多争议。《晋书·王敦桓温列传》中说他“废主以立威,杀人以逞欲”,而苏辙在《历代论》中却将他与“气吞万里如虎“的宋武帝相提并论:“自江南建国,惟桓温东讨慕容,西征苻健,兵锋所及,敌人震动。“

其实从桓温身上,多少能看到一些魏武帝的影子。两人同是出身世家豪门,年少时同样胆大妄为。演义中说曹公“宁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桓温更是明白说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不如遗臭万年。”

不过相比之下,桓温不如曹操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气度大有不如。曹公横槊赋诗,何等慷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桓温所留诗句,却颇多垂暮之气:“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其次,桓温用人不如曹操。曹操麾下谋士尽是荀彧、郭嘉、程昱、荀攸、贾诩、司马懿之流,而桓温于灞上遇到王猛,虽然也是对其倍加赞赏,然而终究失之交臂。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桓温虽然知兵,但用兵过于求稳,稍有不利便即撤退。他平生所遇的两次大败,不是在进击的道路上,而是在撤退中被敌人追杀,以至大溃。

相比于曹操不避艰险,矢志前行,桓温大有不如。诸葛亮评价曹操:“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如果《后出师表》并非伪作,桓温读至此节,能无愧乎?

不过即便桓温有种种不堪,但较之以同时代的东晋其他人物,依然远远超越许多。永嘉年间,衣冠南渡,北方大族在江南置下田产,从此苟且偷安,无复有恢复山河的壮志。著名书圣王羲之空写得一笔好字,在议论国事时,居然提出完全放弃中原故地的想法。

而就是在国事上如此想得开的王羲之,却因为自己官位居于王述之下,就一怒辞去会稽内史的官职,并且愤愤不平地对儿子们说:”我并不输于王述,之所以职位悬殊,只是因为你们不如他的儿子罢了!“

王羲之口中所说王述的儿子,就是直言谏帝的主角王坦之。但当真大难临头时,王坦之的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宁康元年(年)二月,桓温带兵入京,当时盛传桓温此来意图尽诛王、谢,颠覆晋朝。昔日在简文帝面前据理力争的王坦之,此时却吓得惊慌失措,汗流浃背,见到桓温,连手板都拿倒了。

强汉、弱晋、短隋、盛唐。后世说起隋朝的灭亡,不是因为弱小而亡,反是因其强大而亡。因此相比于其他王朝,两晋实则最为孱弱,这也与其固有的弊端分不开。都说魏晋风流,但魏晋风流只是士族的风流。

高高在上的门伐士族不仅阻塞了下层贤士的晋身之阶,且士族内部尚清谈,对于脚踏实地肯干实事的人,多持一种鄙薄的态度。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出现无数像王徽之那样的混账官僚。

在中国历史上,桓温算不得第一流的人物,但他却能够从东晋*坛中脱颖而出,原因无他,不过是因为他身边的*客更加不堪而已。东晋之弱,尽源于此。

参考资料

《晋书·王敦桓温列传》

《晋书·王羲之列传》

《晋书·列传·第四十五章》

《历代论》

《后出师表》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奸臣终于熬死皇帝,刚准备篡位夺帝,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