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对二十世纪的各项发明创造进行排名,互联网则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互联网改变了整个世界,无论是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方式、还是价值观的塑造和社会经济发展,甚至是科学技术等方面来讲,互联网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
随着时间的发展,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现在的人们已经无法离开互联网,互联网早已关乎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而提到互联网对于当代人们的社交的影响,就不得不提起真正意义上让人与人之间距离更近的社交网站Facebook,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网络,更是在世界引起了一阵Facebook热潮。
而由著名导演大卫·芬奇拍摄的电影《社交网络》就讲述了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爱德华多·萨瓦林在创业初期的故事。
在年的秋天,哈佛大学的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因为与女友分手,愤怒之下利用黑客技术入侵学校的系统,盗取了哈佛大学内所有女生的资料,并制作了一个可以让校内同学对女性评分,名为Facemash的网站。
这个网站在哈佛校园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甚至导致哈佛的服务器几度崩溃,扎克伯格也因为这件事情被学校惩罚。没想到,在哈佛校内小有名气的温克莱沃斯兄弟因此注意到了扎克伯格,并邀请扎克伯格一同建立哈佛联谊交友网站。
扎克伯格被温克莱沃斯兄弟激发了灵感,与好友爱德华多·萨维林创建了社交网站Facebook。经过扎克伯格的一番努力,Facebook在当时的名声越来越大,他也从一位名不经传的学生成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企业家。
但是,在扎克伯格事业进展顺利的时候,各种麻烦也随之而来,他陷入了各种艰难的抉择中,甚至与昔日的好友对簿公堂。
不被个人情感捆绑,阻碍公司长远发展
扎克伯格是一个目标明确的行动派。他在有了创意之后,立即联系好友爱德华多一同创建Facebook网站,并制定了长远的目标,不被眼前的利益蒙住双眼。而随着Facebook名声大噪,扎克伯格在合伙人的抉择上也展现了不同寻常的理智。
面对十分有能力但私德不甚完美的肖恩·帕克,扎克伯格不顾好友爱德华多的不满,仍旧积极拉拢肖恩。因为在扎克伯格的眼中,肖恩能给Facebook带来全新的改变。
扎克伯格在爱德华多不听自己的建议,还意气用事将公司账户冻结后,便将爱德华多从公司创始人中踢出。
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扎克伯格是在事业上不看重情感,也不掺杂个人情绪,一心只在意公司的长远发展。对他而言,只要任何对于Facebook有利的事情,他都不会拒绝。
其实,扎克伯格这种果断反而是创业者最需要的东西。很多创业者因为太过在意个人的情感,而枉顾公司的利益,甚至把个人情感凌驾于公司发展之上,最终只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片中扎克伯格之所以下定决心与爱德华多分道扬镳,不顾彼此的友情,也正是因为爱德华多没有为公司的发展考虑,他的种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利益。
所以,在创业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理智与果断。学会理智地看待每一个人和事物,果断地对危害公司利益的人和事情进行处理,而不是拖泥带水,被个人情感绊住,最后阻碍公司的长远发展。
当理念不合时,再多付出也只是无用功
其实,爱德华多也为Facebook付出了很多努力。公司的第一笔资金就是由爱德华多提供的,爱德华多还为了给公司找到投资,自己跑到纽约找广告商赞助等等。
但是,爱德华多这些看似辛苦的行为,其实对整个Facebook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因为自己的个人喜好,轻视他人的能力,轻易冻结公司账户,还认为公司不应该专注业务发展,而是应该实现商业化,早日将流量变现。
当一个人在创业的时候,不去客观的看待问题,只知道意气用事,那么这个人并不适合共同创业。对于一个公司而言,不能客观的看待事物、意气用事会错失很多机遇与人才,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错误后果。
而且,身为公司创始人的爱德华多连Facebook的各项功能都不了解,固执地用自己的观点去看待新的事物。他甚至在公司最需要集体开发的时候,选择去纽约的投行实习。
由此可见,爱德华多虽然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但和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并不是同一种类型。当公司正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爱德华多并不听取扎克伯格的意见,不与团队一同努力,而是固执己见,做一些无用功。
这也是为什么爱德华多的职位会被顶替,股份会被稀释,不得不离开Facebook的原因,他在公司中早已经没有任何用处和意义。
所以,在创业的时候,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与团队凝聚在一起,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彼此达成共识,向一个目标努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果你付出了再多无意义的努力,对于整个公司而言,是没有任何用处与帮助的,只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
学会改变理念,不断进步,共同发展
创业不同于其他事情,它几乎不能容许任何错误的发生。一旦发生决策或是实施上的失误,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创业的失败。
因此,剧中的扎克伯格在创业的过程中,严于律己,为公司发展做出各种重大决策,让公司不断壮大,这也是他和爱德华多最大的不同。爱德华多认为创业和公司可以依靠他与扎克伯格的友谊来解决,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公司的发展。但是,扎克伯格则把公司的集体利益凌驾于自己的个人情感之上,认为公司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在创业中,必须认清自己的定位,不要感性大于理性,要学会改变自己曾经感情至上的理念。这种感情至上的理念并不会为公司的发展起到任何作用,相反会成为一个威胁公司利益的定时炸弹。
我们更不应该因为对别人的刻板印象,而选择不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人无完人,或许这个人的性格是你所不喜的,但是他的个人能力可以对公司的发展有助力,那我们就要学会放下成见,接受这个人的存在。
毕竟,这是创业,是关乎了公司集体的发展,而不是我们自己的一言堂,凭自己的喜好决定一切。
最后,我们还要不断学习,跟上公司的脚步,和公司一同进步。尤其像片中的互联网行业,每一分钟就会有不同的变化。如果你有顶尖的能力,但是拒绝进步和学习,只是在原地踏步,那么,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你就会慢慢被别人追赶上,最后就会被他人淘汰。
在该部影片中更是如此,同为哈佛大学的优秀学生,但因为观念不合,拒绝改变。爱德华多就渐渐无法跟上扎克伯格的节奏,也就自然会被淘汰出局。
我们只有改变自己陈旧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公司、集体共进退,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