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激荡四百年平定袁真桓温丧心病狂,下三滥手 [复制链接]

1#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篇

太和四年(公元年)十一月二十五,东晋的两大巨头司马昱和桓温在涂中会面,共商国家大事。

商量的结果是,以桓温的长子桓熙为豫州刺史、假节,并征调徐州和兖州的百姓建筑广陵城,桓温移镇广陵。

当时,征调劳役频繁,再加上瘟疫流行,死亡的人十有四五,百姓怨声载道。秘书监孙盛为此著《晋阳秋》,真实记录当时的情况。

桓温见后很愤怒,对孙盛的儿子道:“我在枋头确实是失利了,但哪至于像你父亲所说的那样!如果这部书流传开来,小心你全家!”孙盛的儿子吓得心惊肉跳,急忙叩拜谢罪,承诺让父亲修改。

但孙盛性格方正严肃,行事严守准则,子孙们虽然也已头发半白,但孙盛对待他们却更为严厉。

为了这事儿,儿子们一起痛哭叩首,请求他为整个家族百口人的性命着想。孙盛勃然大怒,没有答应,儿子们就私下做了修改。

不料,孙盛已另外抄写了一部,并传送到其他国家。后来,东晋朝廷从辽东人手中得到了这部抄本,与当时版本不同,于是二者并存。

简单介绍下孙盛。

孙盛,太原郡中都县人,出身官宦世家,曹魏骠骑将*孙资玄孙、西晋冯翊太守孙楚之孙,年轻时便以博学、善清谈而闻名。

孙盛仕途并不顺利,先后担任过陶侃、庾亮、庾翼、桓温的僚佐,亦曾随桓温灭成汉、北伐收复洛阳,一生著述颇丰,以史学居多。

孙盛作史有董狐遗风,极重史德,所著的《晋阳秋》是一部两晋断代史,“词直理正,咸称良史”,如实记录了枋头之战。

由于孙盛的不畏强暴,以及他的丰富经历,后世得以了解当时史实。

太和五年(公元年)正月二十四,梁国内史朱宪和弟弟汝南内史朱斌暗通桓温,袁真把他们全部杀掉。

二月二十八,袁真去世。陈郡太守朱辅拥立袁真的儿子袁瑾为建威将*、豫州刺史,以保全寿春,又派儿子朱乾之和司马爨亮到邺城请命。前燕以袁瑾为扬州刺史,朱辅为荆州刺史。

寿春是战略要地,前燕、前秦全都派兵帮助袁瑾,桓温也派督护竺瑶前来争夺。前燕的*队率先到达,竺瑶与他们在武丘交战,大破之。与此同时,南顿太守桓石虔攻下了寿春的南城。

简单介绍下桓石虔,他是桓豁的庶长子,以勇猛矫捷闻名天下。

桓豁担任荆州刺史时,桓石虔亦跟随。一次围捕狩猎活动中,有一猛兽中了数箭,伏在地上,众将向来知道桓石虔勇猛,要他去拔箭。

桓石虔迅速到了猛兽旁并拔了一箭,猛兽跳起,桓石虔也跳起,跳得比猛兽还高,及至猛兽落地再伏下,桓石虔再拔一箭才离开。

桓温北伐时,桓石虔亦随同出征。在一场战事中,叔父桓冲被前秦丞相苻健所围,快要被俘时,桓石虔乘马突入,从乱*中救回桓冲,竟没有人敢阻截他,“三*叹息,威振敌人”。

八月,桓温从广陵出发亲自率兵二万讨伐袁瑾,以襄城太守刘波为淮南内史,统领五千人镇守石头。八月十一,桓温打败袁瑾,将其包围。

前燕左卫将*孟高率骑兵救援袁瑾,到达淮河以北,尚未渡河时,恰逢前秦讨伐前燕,孟高返回。之后数月,桓温久攻不下。

咸安元年(公元年)正月,袁瑾、朱辅又向前秦求救,苻坚以袁瑾为扬州刺史,朱辅为交州刺史,派武卫将*王鉴、前将*张蚝率步骑二万前去救援。

桓温派淮南太守桓伊(桓宣之子)、南顿太守桓石虔等在石桥迎击王鉴、张蚝,把他们打得大败,前秦*后退驻扎在慎城。

正月十七,桓温一鼓作气攻下寿春,擒获袁瑾及朱辅,连同他们的宗族亲属一起送往建康,全部伏诛。持续一年多的袁真叛乱,此时才彻底平定,桓温总算是擦干净了自己的屁股。

屁股擦干净后,桓温不以为耻,反以为功,还动起了篡位的念头,曾抚枕慨叹道:“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当时,有个名叫杜炅的方士,能预测人的贵贱,桓温问他自己的官位能到什么地步。杜炅道:“明公的功勋举世无双,位极人臣。”

什么位极人臣,我要的是君临天下!桓温听后很不爽。

桓温本想在河朔建立战功,以此赢得更大的声望,然后接受九锡。然而,枋头之败让他的威名大为受损,加九锡也就无从谈起。

等到攻克寿春,桓温问郗超道:“这足以洗雪枋头的耻辱了吧?”郗超如实道:“没有。”

过了许久,郗超到桓温的住所留宿,半夜时分对桓温说:“明公难道没有考虑什么吗?”桓温反问道:“你是不是有话对我说?”

郗超道:“明公承担着天下重任,如今以六十高龄,却在一次大规模的行动中失败,如果不建立不世之勋,就不足以镇服、满足百姓的愿望。”桓温连忙问道:“那该怎么办呢?”

郗超道:“明公不干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废黜昌邑王那样的事情,就无法建立大的威势与权力,镇压四海。”暗示他废黜皇帝。

桓温历来怀有此心,对郗超所言深以为然。既然废立,必须找个理由,但司马奕平素谨慎小心,没有什么过错。想来想去,他们想出了一个下三滥的手段,污蔑司马奕阳痿。

于是,民间忽然多了一个传闻,说司马奕很早就患有阳痿,他的三个儿子根本不是他的种,而是由他的宠臣相龙、计好和朱灵宝等人与田氏、孟氏两位美人所生,一旦司马奕驾崩,江山就要改姓了。

不管在什么年代,床笫之事都是爆炸性新闻,何况是皇帝。一时间,谣言满天飞,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司马奕欲辩无词。

几个月后,谣言发酵得差不多了,桓温开始进行第二步。

十一月十三,桓温抵达建康,含蓄地劝说褚太后,请求废黜司马奕,立丞相、会稽王司马昱为帝,还草拟了诏令进呈给褚太后。

当时,褚太后正在佛室烧香,内侍报告道:“外边有紧急奏章。”褚太后倚着门看奏章,刚看了几行字就道:“我本来就怀疑是这样!”

看到一半,褚太后停了下来,向内侍要来笔加上了这样几句话:“我不幸遭受种种忧患,想到死去的和活着的,心如刀绞!”同意了桓温的请求。

褚太后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呢?她是真的也怀疑司马奕阳痿吗?

我觉得,她很可能已经获悉了桓温的阴谋,自知无法阻止,干脆配合一下,既能保全司马奕,也能保全自己和家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